国机精神楷模——记中国现代医院奠基人黄锡璆博士-九游会俱乐部

 
|

学习交流

国机精神楷模——记中国现代医院奠基人黄锡璆博士
来源:新海俊 | 作者:xinhaijun | 发布时间: 2014-04-18 | 18095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那个年代的人有比较特殊的经历。我们下车间、下农村,到最基层的地方工作,我觉得也是一番经历,至少我现在对基层的一些情况多少了解一点。后来我经常参加卫生部的调研,参加世界银行项目组的调研,世行很多项目是做贫困地区的医院,这也让我认识到,做项目的时候不能盲目攀高,不是从国外杂志上拿过来就可以用。在工地里,厂房怎么盖,管线如何配合,这些都让我们在设计时能够更加脚踏实地。”黄锡璆说。

1988年自比利时归国后,黄锡璆曾经想过去卫生部机关工作和去高校任教,但经过比较,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与条件,他选择留在设计院。他认为,医院建筑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,只有在一线做项目,才能真正了解医院的现实,把握用户的需求,接触真实的情况,掌握一手的材料,做好设计。

在各类建筑中,医疗建筑是最复杂的类型之一。医院不同于纪念碑,后者的外观就是其发挥社会效能之处,对它的设计有比较大的自由度;医院也不同于居住建筑,居住建筑的美观和功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。设计医院,绝不是建一座房子,然后把医疗设备搬进去就行了。在设计之初,就必须考虑到各个科室有什么要求,相互之间的关系,几大系统怎么整合,如此等等。

“医疗建筑是很讲究的,比如,医院的门把就有讲究——护士可能拿了一个托盘,放了药,如果是普通的门把,要拿一只手开门,可能托盘就打翻了,所以要做一个长把,便于护士开门,这是有研究的。而且每个医院有每个医院的特殊要求,管理模式也不一样,你要体会他的要求,这样来做才能做得比较好。”黄锡璆说。

黄锡璆在做项目时,总是细致研究医院的复杂工作流程,双向了解医生、病人看病、救治、诊疗的全过程;到医院找一个个科室主任,听他们对设计提需求;在会议室,一连几个小时与业主方探讨设计的最佳方案;到工地与施工队“聊天”,听他们对设计提意见;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哪怕是医生用洗手池的摆放位置这样的细枝末节;出国参加国际会议,总是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找几家医院走一走、看一看,哪怕是主办方没联系过的医院,路过了他也要停下来驻足一会儿。

“黄博士来我们这里做调查,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员,每个科室每个人讲的话他都认真记录;有的要求听起来像天方夜谭,但黄博士还是认真地记。”赵文清说。黄锡璆有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不管多么不现实的要求,只要是使用者提出来的,就表明有这方面的需要,即使现在解决不了,也应该去认真了解,也许这就能成为创新的线索与突破口。

网站地图